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4节(1 / 1)

董廷献心里大骂钱谦益这个老东西,前怕狼后怕虎怎能成大事。不过眼下就钱谦益在江南地区的威望最大,最适合当内阁首辅。

“钱公休要谦虚,现在这朝廷昏聩无能,外不能对抗北方的建奴,内剿灭不了境内的流寇。”

“要是我们江南地区再拥立新帝,朝廷便只剩下北方三省。我们拥有半壁江山,难道还不能对抗只剩三省的朝廷?”

“再说这朝廷昏君当国,奸臣当政,大明必然中兴无望。吾等拥立新君中兴大明,青史留名,岂不快哉。”

钱谦益顿时一愣,居然好有道理。

不过钱谦益还是不着声色的说道,

“董先生太过于想当然了,南京城里的勋贵可会答应?”

董廷献淡淡一笑,

“钱公放心便是,我等已经和勋贵们联系好了,只等惠王殿下来南京登基,到时候这内阁首辅非钱公莫属。”

“老夫还要去请其他的几位先生入阁担任辅臣,这里就不耽误钱公的休息了。等惠王殿下到南京,钱公可要及时来哦。”

“不然这内阁首辅的位置被其他人给占了,老夫可无能为力哦。”

说完董廷献便告辞而去,钱谦益顿时心头火热,内阁首辅啊,要是还能统一全国必然青史留名,名声直追于少保,张太岳等。

就算不能统一北方,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内阁首辅也不错。

于是钱谦益顿时和柳如是商议,准备前往南京居住,好方便掌控时局。

柳如是当然不愿意钱谦益再次去犯险,可是能挡住钱谦益的一颗上进的心?

京师的李适,最近热衷于发展文化事业,最近小说风靡整个京师,到处茶楼都是说书人,百姓趋之若鹜,生意好到爆炸。

李适这两天在整理自己的诗集,这国家治理好了,就要在文学上有所发展。

我李适要告诉天下人,就算我李适是个奸臣,那也是一个有文化的奸臣。

于是李适当即整理了二十首诗词,都是后世很出名的诗词,文学造诣直追李杜。

李适当即招来户部右侍郎熊汝霖和顺天府尹粱以章,只见李适将自己的诗集递给二人。

然后李适淡淡一笑,云淡风轻,闭目养神。

果然只听见两人的嘶嘶声不绝于耳,这是被本官的才气给震撼到了。

良久李适才睁开眼见,看着目瞪口呆的二人,李适再次淡淡一笑,

“本官的诗集可还合你们的法眼。”

粱以章当即说道,

“叹为观止,精彩绝伦,才高八斗,风华绝代。下官以前也见过李相的诗词,皆是上品的良作,随便一首便能流传千古。”

“今日一次性见到李相的二十首上品的良作,下官顿时震惊不已。天下居然有如此才华横溢之人,就算是李杜也不及李相之万一。”

“此诗集一出,即使是唐诗宋词也不由黯淡无光。李相真可谓是我大明第一才子,不,是我华夏有史以来第一才子。”

“下官能有幸拜在李相的门下,真可谓三生有幸,荣幸之至。”

李适顿时哈哈大笑,这粱以章果然是个人才,本官很喜欢。

李适又把目光看向熊汝霖,熊汝霖却是再次目瞪口呆,当然是被粱以章的马屁功夫给惊呆了。

李适见熊汝霖呆呆傻傻的样子,顿时不悦,当即咳嗽两声。

熊汝霖这才反应过来,当即说道,

“李相的诗集真好,下官所不及也。”

李适更是不悦,这熊汝霖侍郎位置到头了,以他的才能也就这个样子。

只见李适又说道,

“既然本官的诗集如此之好,那么就应该发行天下,让世人瞻仰。”

“本官先印制十万册,在京师附近发行。”

说着李适就看向粱以章,粱以章当即会意,

“这可真是天下人的福气,下官建议朝廷的官员每人需订购三册,一册供自己拜读,一册供家人学习,一册送予亲朋好友。”

李适却说道,

“这样不好吧,本官认为还是要采用自愿的原则。”

“当然没有订购的官员名字还是要记住的,方便以后本官提拔重用。”

熊汝霖顿时倒吸一口凉气,提拔重用,不是趁机打压?

只见粱以章说道,

“李相心胸开阔下官佩服,下官也让顺天府的衙役在京师周边推销,让百姓们也能学习李相的诗词,提升百姓的文化水平。”

李适点点头,

“那此事就交予你们二人,尽快将本官的诗词推销出去,天下人肯定早就急不可待想要瞻仰本官的诗词。”

李适拿上两本诗集,又晃悠到宫里去了,刚走到乾清宫就遇到坤兴公主朱媺娖。

只见朱媺娖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,

“李大人,你往父皇身边送女人,本宫要告诉母后。还有你答应本宫的诗集这么多天也不见踪影。”

李适顿时一阵头大,小孩子吗还玩告状?李适当即拿出一本诗集,

“坤兴,这是本官的诗集,这可是本官送出的第一本哦,当时就想到了你。”

朱媺娖顿时心里甜蜜,羞答答的说道,

“那你以后不要往父皇宫里送女人,这次我就不告诉母后了。”

李适来到崇祯的宫里,将自己的诗集递给崇祯,有好东西当然要显摆一下。

崇祯当即翻了几下,就放在一边,没有任何反应。

李适顿时傻眼,什么情况?崇祯皇帝难道没有被本官的才情所震撼。

只见崇祯说道,

“李卿也开始作诗集啦,朕刚才看了,很不错,李卿再接再厉。”

“李卿上次的那个技师朕觉得很不错,就是不知道不同的技师按摩的力度和手法有什么不一样。”

李适只好说道,

“那臣明日多安排几个技师来给陛下按摩,陛下好好的挑一个合适的。”

李适走出宫门,还在为刚才崇祯怪异的行为感到诧异。按理说本官的诗词质量奇高,懂行的人肯定会震惊不已。

难道崇祯皇帝是个半文盲,看不懂本官的诗词?

李大人又要搞大动作了

过了两日,熊汝霖和粱以章前来汇报李适诗集的销售情况。

只见粱以章意气风发的说道,

“李相,您的诗集一经推出就受到京师百姓的热捧,百姓纷纷入手,现在已经卖出两万余册。”

李适满意的点点头,又看向熊汝霖。

只见熊汝霖苦着脸说道,

“李相,百官虽然对您的诗集向往无比,但是好些官员囊中羞涩实在是购买不起啊。”

李适顿时大怒,

“这些混蛋吃喝嫖赌抽样样在行,买本官的诗集就没有钱,真是混账,从他们下月俸禄里面扣。”

熊汝霖的脸色更难看了,熊汝霖是户部右侍郎主管钱粮开支收入,宋应升是左侍郎主管农业。

熊汝霖只得弱弱的说道,

“李相,如此是否太过于匪夷所思。虽然很多官员是品行不良导致囊中羞涩,但是京师的物价大涨,很多官员还是只能勉强度日。”

李适一想明朝的官员的俸禄确实是太低,虽然曾经自己主持上涨过五成的俸禄,但是京师的精粮价格高昂,不仅百姓艰难,这官员也很艰难啊。

大多只能靠着粗粮度日,精粮也只有偶尔才能吃上。

痛苦是短暂的,幸福终将来临,今年秋收后京师将迎来一大波新粮。当然精粮肯定是不会降价的,但是粗粮等肯定价格会大跌。

为了让这些混蛋能买得起本官的诗集,看样子有涨薪的必要性。

“那就再给官员涨五成俸禄吧,免得说朝廷苛刻他们,至于本官的诗集他们爱买不买。”

“不过给官员们提个醒,下月京师要举行京察,考核标准便是对本官诗集的理解程度。一旦考核不过关,马上革职罢官。”

熊汝霖顿倒吸一口凉气,李大人居然为了推销自己的诗集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,连京察这种国之利器都拿出来作掩护,真是个大大的“好官”啊。

粱以章一脸平静,表示这不是李大人的正常操作吗。

只见李适对粱以章说道,

“京师的百姓既然如此追捧本官的诗集,那么你们顺天府就应该加大推销本官的诗集,让整个京师百姓都感受到诗词的美妙。”

粱以章立刻说道,

“下官回去后就办理,一定干得漂漂亮亮的,让李相的诗集传遍京师的任何一个角落。”

下来后粱以章也是面露苦色,李大人的诗词真的没有那么受欢迎,最主要京师的百姓有些根本就不识字,就算是识字的那也根本看不懂。

粱以章还是把诗集强卖给商人,才在短短两天时间卖了两万册。

当然李适的诗集在勾栏瓦舍是真的大火,诗集的受众群体其实是这些身世凄凉外加衣着清凉的小姐姐们。

于是京师最近就出现了荒唐的一幕,百官整日张口闭口都是李大人的诗集,基本做到人人倒背如流。

根本不用强迫百官购买,百官都是心甘情愿的购买,就算没有钱那也要借钱来购买。

李适大为欣慰,这百官真是一心向学,前途无量啊!

京师的街头巷尾也出现了大量的孩童在吟唱李适的诗集,当然不可避免顺天府花钱雇佣了一些小演员。

至于雇佣童工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,这是在传播弘扬大明的文化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派阅小说